你的位置:首页 > 八甲郭氏 > 梦回明朝

明朝皇帝列表

2022/5/12 11:20:31点击:

明朝皇帝列表(详表)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统治时间

人物关系

陵墓

备注

追尊

明德祖

玄皇帝

朱百六

-

明祖陵

朱元璋追谥

追尊

明懿祖

恒皇帝

朱四九

-

朱元璋追谥

追尊

明熙祖

裕皇帝

朱初一

-

朱元璋追谥

追尊

明仁祖

淳皇帝

朱五四

-

明皇陵

朱元璋追谥

1

明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洪武

1368—1398

明孝陵

追尊

明兴宗

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

朱标

-

朱元璋长子

明东陵

朱允炆追谥

2

明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朱允炆

建文

1398—1402

朱元璋之孙 朱标第二个儿子

失踪

朱由崧追谥

恭闵惠皇帝

清高宗追谥

3

明太宗
明成祖

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帝改谥)

朱棣

永乐

1402—1424

朱元璋四子

明长陵


朱厚熜改谥

4

明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朱高炽

洪熙

1424—1425年 (264天)

朱棣长子

明献陵

5

明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

宣德

1425—1435

朱高炽长子

明景陵

6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祁镇

正统
天顺

1435—1449 1457—1464

朱瞻基长子

明裕陵

7

明代宗

恭仁康定景皇帝/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钰

景泰

1449—1457

朱瞻基次子 朱祁镇异母弟

景泰陵

8

明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朱见深

成化

1464—1487

朱祁镇长子

明茂陵

9

明孝宗

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

弘治

1487—1505

朱见深第三子

明泰陵

10

明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燳

正德

1505—1521

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

明康陵

废帝

朱宸濠

顺德

未实际统治

自称皇帝,发动武装叛乱夺位失败,基本不被史家承认

追尊

明睿宗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

朱祐杬

-

明显陵

朱厚熜追谥

11

明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厚熜

嘉靖

1521—1566

明宪宗之孙 明武宗的堂弟

明永陵

12

明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朱载垕

隆庆

1566—1572

朱厚熜第三子

明昭陵

13

明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翊钧

万历

1572-1620

朱载垕第三子

明定陵

14

明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朱常洛

泰昌

1620年(29天)

朱翊钧长子

明庆陵

15

明熹宗

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天启

1620—1627

朱常洛长子

明德陵

16

明思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检

崇祯

1627—1644

朱常洛第五子 朱由检异母弟

明思陵

与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 

追尊

-

献愍皇太子 悼皇帝

朱慈烺

义兴

1644

不详

朱以海追谥

①太子朱标原谥号懿文,其子朱允炆即位后为其尊上皇帝之庙号、谥号、陵号。靖难之役后各项尊号被成祖一应废除,复称懿文太子,并对懿文太子父子多有诋毁。后,明安宗、清高宗先后为懿文太子平反,追复其皇帝尊号。

②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后否定建文帝的正统性,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对其大加诋毁。之后明朝历代皇帝都拒绝追复建文帝的帝号。后,明神宗恢复建文年号。安宗为其平反,上庙号、谥号。清高宗再为其平反改谥。

③朱棣原庙号是太宗,以后世宗改为成祖,原庙号不再使用。

④景泰七年,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为帝,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死后谥号。后宪宗追复其皇帝谥号并改其王陵为皇陵,安宗追复庙号并改谥,清朝后多用宪宗所定谥号。

⑤明睿宗为世宗生父,本为兴王,谥号。世宗即位后,通过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成功为生父争得皇帝尊号,为其尊上庙号、谥号,改其王陵为皇陵。

⑥清朝对明思宗多不称庙号,只称谥号。

⑦甲申之变后,皇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所获,封为宋王,李自成兵败后吴三桂奉其还京,请求清摄政王多尔衮立其为明朝皇帝,年号义兴,不允,携慈烺逃走,后无记载,或曰死于陕西。安宗为其上谥号,监国鲁王朱以海更追谥其为皇帝。另有说法,南都太子案中被处死的假太子其实正是朱慈烺本人,但多数史书不认同这种说法。⑧⑨⑩

南明皇帝列表(详表)

原封号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统治时间

陵墓

备注

追尊

福王

明恭宗

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

朱常洵

-

-

明熙陵

朱由崧追谥

1

福王

明安宗

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朱由崧

弘光

1644—1645

弘光墓 (河南孟津)

监国

潞王

-

闵王

朱常淓

-

16457

-

监国

靖江王

-

-

朱亨嘉

-

1645

-

追尊

唐王

明哲宗

协天安道敬正恭圣熙文渊武戴仁恪孝惠皇帝

朱宇温

-

-

明唐王墓

朱聿键追谥

追尊  

唐王

明纯宗

笃天成道钦昭献穆理文定武居仁体孝顺皇帝

朱宙栐

-

-

朱聿键追谥

追尊  

唐王

明定宗

象天统道庄敏睿质长文信武齐仁显孝端皇帝

朱硕熿

-

-

朱聿键追谥

追尊  

唐王

明裕宗

礼天格道慎德崇静顺文平武济仁怀孝宣皇帝

朱器墭

-

-

朱聿键追谥

2

唐王

明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朱聿键

隆武

1645年八月—1646年十月

-

3

唐王

明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

朱聿鐭

绍武

1646年十一月—16471月(40天)

绍武君臣冢

监国

鲁王

-

-

朱以海

-

1645—1653

-

监国

淮王

-

-

朱常清

东武

1648

-

追尊  

桂王

明礼宗

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

朱常瀛

-

-

明兴陵

朱由榔追谥

4

桂王

明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朱由榔

永历

1646年十二月—1662年正月

永历衣冠冢 (贵州都匀)

郑成功追谥

5(?)

韩王

-

-

朱本铉 /朱亶塉

定武 (?)

1646—1664年(?)

-

明王朝灭亡,清军入关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先后拥立5位明朝宗室分别建立了5个抵抗政权。16445月,福王朱常洵世子朱由崧在明朝旧臣的拥立下南京称帝,改明年为弘光元年,弘光在位一年即被清兵俘虏杀害。接着,隆武在福建即位,也只活了一年多就倒台了。164611月,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登基,称永历帝。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共计存在18年,历史上把这5个政权统称为南明。这是崇祯皇帝作孽,自己上吊煤山,又不让太子去南京镇国,连一份像样的遗诏都没留,没办法大伙只有各自为王了。其中以永历政权存在的时间最长。郑成功原奉隆武皇帝朱聿键为正统,朱聿键赐名朱成功,其国姓爷称谓即由此而来。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隆武政权灭亡。同年,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立永历政权,称为当时唯一的朱氏抵抗政权,因此原弘光、隆武、鲁王监国、绍武等4个政权的许多旧臣官员以及农民军残部均聚集在永历政权的名义下继续抗清,郑成功就是这种形式下奉永历为正朔。1654年,永历皇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郑氏家族的王号也由此而来。顺便说一下,1657年,永历晋封郑成功为潮王,但郑成功坚辞不受。

弘光政权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隆武政权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政权建立之初,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军政大权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实际并无建树。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

鲁王监国 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鐭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鐭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永历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无能。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郑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政权得以生存下来,支撑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半壁江山,声势颇大。顺治五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顺治九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但永历朝政腐败,统兵将帅专横跋扈,朝廷中宦官专权,朋比为奸,内讧激烈。顺治十五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3路进攻贵州,年底进入云南。大西军精锐损失殆尽。十六年正月永历帝狼狈西奔,进入缅甸。十八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同年十二月永历帝被俘。次年四月与其子等被吴三桂缢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覆灭。

1、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十一月,隆武帝被清军俘获,自缢。其弟唐王朱聿鐭称帝,预定改次年为绍武元年,然同年十二月(公历已是1647年初)即兵败自缢,绍武年号从未使用。

2、绍武帝死后,郑成功不知道永历帝已即位,于永历二年在南澳岛拥立淮王朱常清为监国。次年,永历帝使者抵达南澳,宣读诏书,朱常清主动取消监国之位,东武年号也没用过。

3、朱亨嘉表面监国实际称帝,将他之前除朱元璋以外所有明朝皇帝的帝号、庙号、年号全部废除,称洪武278年。

4、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朱由榔出逃缅甸,这实际已标志着南明灭亡,此时南明在大陆境内已无寸土。

5、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缅甸国王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害永历帝侍从和官员,扣押永历帝及其家眷,将其交予已攻入缅甸的吴三桂,明朝彻底宣告结束。但台湾的东宁王国(明郑)一直使用永历年号直到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降清为止。其实东宁王国此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独立政权。

6、关于定武帝是否真实存在,究竟是谁,一直有争议。此人最早出现于清朝查继佐所著野史《罪惟录》,该书称其本为明朝韩王朱本铉,被李自成部将郝永忠(郝摇旗)拥立为皇帝,年号定武,活动于长江中上游地区,直到定武十九年/清康熙三年才被吴三桂剿灭,是南明诸小朝廷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但这种说法破绽太多,可信度不高,当代史学家顾诚所著《南明史》倾向为以讹传讹之虚构人物。现代学者钱海岳《南明史》认为定武帝是宗室朱璟溧,而孟森则认为定武帝是第十五代韩王朱亶塉,但证据也不充分。

但南明覆亡于哪里?永历皇帝葬身何处,则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历史悬案,至今众说纷纭。南明永历皇帝究竟覆亡于哪里?

说法一:据《南明史》中的记载,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处死与云南昆明绞死于金蝉寺,其小骨葬于金蝉寺后山,此为一说。其二说为朱由榔的大骨由吴三桂的下属带往北京作证,但这些大骨究竟葬于何地,至今也未发现。

说法二:《贵州史》云:十三年(1460年)永历奔缅甸,但以后下落未作说明。故宫的一份史料称:永历帝在从贵州去云南的途中,在黑羊箐(今贵阳)河边遭清人杀害,那条河,自此称为南明河’”。没有文物作证,难以信服。

说法三:《中国姓氏通书吴姓》记载:吴三桂出征缅甸,俘获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旋即将其绞死。但葬于何处没有交代。

说法四:黔南州政协刘泽渊先生2005年在贵州省政协主办的《文史天地》杂志上发表了都匀永历皇帝陵之说。由于没有出土重要的文物予以证实,可信度几乎为零。

有许多文本记载关于永历帝被吴三桂等清人杀害还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首先,从常理上推想,永历皇帝是亡国之君,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样一杀了之或者顺顺便便就可宰杀。更何况在我国古代社会,杀人尤其是斩杀乱臣贼子或者亡国之君等都须得验明正身(至少也得在死后验明正身)。

其次,就算吴三桂早有谋反之心,先斩后奏,但绞死永历皇帝的时间与南明灭亡的时间不吻合。吴三桂绞死永历帝是清朝顺治皇帝十八年(公元1661年),而南明则亡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两者相差一年的时间,这就说明在永历帝死去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南明朝廷还是继续存在的,这显然也不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