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八甲郭氏 > 梦回明朝

关于明朝皇帝的陵墓

2022/5/12 11:18:31点击:

 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市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那16位皇帝为何才13陵?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唯独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却没被葬入十三陵。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称为景泰陵。

关于殉葬习俗的复活和终止

帝死妃殉的恶俗在汉初即被刘邦废除了,但到14世纪又被明太祖朱元璋复活了。

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英年早逝,朱元璋伤心之余,下令将朱樉的两个王妃王氏、邓氏殉葬。两条活生生的人命,就此香消玉殒,只在《明史》上留下5个字:樉薨,王妃殉。

1398年,朱元璋驾崩,伺寝宫人尽数殉葬。共有46名妃嫔、宫女殉葬,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

1424年,朱棣死后,也有活人殉葬。朱棣死后,关于嫔妃宫女殉葬的事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嗣皇帝、朱棣的大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圈定了殉葬者的名单。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上面这段文字并不见于中国文献,出自朝鲜的《李朝世宗实录》。朝鲜为何有这段记载?大概是因所殉嫔妃中有两位朝鲜选献的美女——韩氏和崔氏。处死所殉嫔妃的情景,相当让人难过和不忍。实录中是这样记的: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当时,殉葬仪式由朱高炽亲自到场主持,并与她们每人一一话别,史载褚(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决,就是这么一回事情。韩氏在殉葬前,就不住地哭泣,临死前她向朱高炽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年老的母亲能得到照顾:吾母年老,愿规(归)本国。

真正废除后妃殉葬制度的,是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他当了20多年皇帝,政绩乏善可陈。唯一令人称道的,可能就是废除了后妃殉葬制度。1464年,朱祁镇在逝世前发布遗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朱祁镇之所以要废除后妃殉葬制度,与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有关。1435年,朱祁镇父亲、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时,许多后妃被迫殉葬这种悲惨的情形,让9岁的朱祁镇深受刺激。另一方面,朱祁镇也是想通过废除后妃殉葬制度,保护自己的没有生育儿子的爱妻钱皇后。钱皇后是朱祁镇的结发妻子,一生患难与共。特别是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后被蒙古人俘虏,软禁了一年多。一年多里,钱皇后陪伴丈夫身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支撑着他度过了人生中最狼狈、最危险、最困窘的日子。因此,朱祁镇很感激她。为朱祁镇生育了长子朱见深的周贵妃,想方设法要废掉钱皇后,被朱祁镇阻止了。但朱祁镇深知,自己死去后,就没办法保护钱皇后了,便干脆立下遗诏,废除了后妃殉葬制度。

果然,当朱祁镇死后,周贵妃立即向钱皇后发难,幸好有了朱祁镇遗诏的保护,钱皇后和其余后妃才得以幸免。值得肯定的是,在朱祁镇以后,继任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也在遗诏中明确表示不要殉葬。除了皇帝,诸王入葬也基本禁绝了活人殉葬。在中国断断续续实行了数千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到此划上了休止符了么?没有,在关外,大金国夺位时,多尔衮母亲阿巴亥被皇太极假传遗诏殉葬。